年關將至,臘味漸濃。1月19日,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巖腳侗寨,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香味,村民們正忙著制作香腸、臘肉、豬血丸子等傳統(tǒng)美食,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(jié)做準備。
村民正在熏制臘味(孫文月 攝)
走進巖腳侗寨,村民們正沿襲著古老的臘味制作傳統(tǒng)。據(jù)當?shù)乜萍继嘏蓡T彭英介紹,村民們采用農家現(xiàn)殺的土豬,經過精心挑選肥瘦適宜的豬肉后,手工將肉切成片,并用鹽、料酒以及花椒、辣椒、八角等調料腌制,確保香腸的口感與風味。
腌制完成后,將豬肉灌入洗凈的豬小腸中,并用手輕輕擠壓,讓肉丁分布得更加均勻,同時排出其中的空氣,使豬肉緊密填充在腸衣內。經過晾曬和煙熏,香腸被整齊地掛在屋檐下,在微風和暖陽下,漸漸滲出油脂,變得油光發(fā)亮,散發(fā)出陣陣誘人的香氣。
村民們正在制作豬血丸子(孫文月 攝)
除了香腸,巖腳侗寨的村民們還會制作豬血丸子。他們將新鮮的豬血與豆腐、豬肉碎、荸薺混合,加入調料后手工搓成丸子,再進行煙熏處理。這些傳統(tǒng)臘味不僅是村民們自家餐桌上的美味,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。
“價格一般是五六十元一斤,農民可以創(chuàng)造一部分收入,也讓我們全國各地的游客、顧客們能夠吃上我們家鄉(xiāng)的年味!迸碛㈤_心地說。
如今,巖腳侗寨的傳統(tǒng)臘味制作習俗得以在村內代代延續(xù),并借助電商的力量拓展至更廣闊的市場。村民們精心制作的臘肉、香腸、臘豬頭、臘豬腳、臘鴨子等臘味產品通過電商渠道,成功銷往了內蒙古、北京、長沙、浙江等地。截至目前,臘味年貨銷量已達兩百斤,為村民帶來了約一萬元的經濟收入,實現(xiàn)了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市場的有效融合,為鄉(xiāng)村經濟的繁榮增添了新的動力。(孫文月 明睿)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