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144小時“遇見中國”基礎(chǔ)“套餐”升級為240小時深度游“禮包”,“China Travel”入境游熱度持續(xù)上升。在武漢“穿越”到古代、“傳送”到未來已成為不少國際游客的特別體驗,也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爆火的“吸睛點”。
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座城,博物館可能是最適合的打開方式。130座博物館不僅是歷史文化的“存儲器”,也是中華文明的“讀卡器”,讓東西南北的人們在短短幾小時內(nèi)就能“觸碰”以千年為單位的往事,溯源武漢的前世今生。
盤龍城遺址博物院
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供圖
坐飛機來武漢,從天河機場順著機場高速前往市內(nèi),很快會看到指路牌上的一個出口——盤龍城。走進盤龍城遺址博物院,城垣遺址“觸手可及”,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。博物院的展廳內(nèi),“鼎(dǐng)鬲(lì)簋(guǐ)觚(gū)爵(jué)甗(yǎn)觶(zhì)斝(jiǎ)”這些造型獨特的器具“用法”,也將一一揭曉。原址、原狀、原生態(tài),讓人真切“觸碰”到3500年前的先民生活。
湖北省博物館
桂建明 攝
你永遠(yuǎn)可以相信楚人的審美,楚文化不僅是兩千多年前的流行時尚,也為武漢注入了不限量的浪漫基因。在湖北省博物館,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、曾侯乙編鐘余音繞梁……豐富的館藏文物讓每一位觀眾感受荊風(fēng)楚韻的深厚魅力。
黃鶴樓
汪常青 攝
居蛇山之巔、臨長江之畔,千載歲月流轉(zhuǎn),黃鶴樓見證了才情和友情,也陪伴過許多得意與失意,是文人墨客競相詠嘆的對象。從“天下江山第一樓”到城市第一地標(biāo),黃鶴樓一直與城市共同生長,名揚海外。
武漢博物館
黃有剛 攝
明末清初,漢口成為“楚中第一繁盛處”。從武漢博物館的明代《江漢攬勝圖》,我們便能窺探一二。
江漢關(guān)博物館
長江日報城市攝影隊Max 攝
再把時間倒回到百年前,江面上船只林立,碼頭上各地口音夾雜著各國語言,空氣中彌漫著茶葉的芳香,江漢關(guān)的鐘聲回蕩在耳旁。
滾滾長江、悠悠漢水,武漢的文化與底蘊,在遍布全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里濃縮成了時光的寶藏,譜成了歲月的歌。
歷經(jīng)風(fēng)雨滄桑,擁抱繁華如織,驚鴻一瞥已千年。
武漢,“源”來如此。
關(guān)注精彩內(nèi)容